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中心今日头条 筑巢引得凤凰栖 人才汇聚促发展

筑巢引得凤凰栖 人才汇聚促发展

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截至目前,我市共刚性引进硕士博士人才2500余人、诺贝尔奖得主领衔团队1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省部级以上(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270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百万。

多管齐下 打好人才引进“组合拳”

“从监测数据看,发电量正常,今天大概能发200余度电。”近日,记者在嘉陵区双创中心一栋大楼楼顶看到,一块块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一位工作人员正利用手机,远程监控发电设施运行、发电量是否正常等情况。

这些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是嘉陵区双创中心内一家科技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该公司主攻新能源、新材料制造等,现已拥有88项核心技术专利,荣获100多项科创大奖。该公司正式运营仅4个多月时间,便创造了超过千万的产值。

“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发电项目在汉中等地,南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来考察项目,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南充干部的务实作风,于是决定将项目落户南充。因为人生地不熟,项目进场后,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到公司,帮助我们跑手续、办证件。这种‘保姆式’的服务让我们倍感温暖。”该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由于南充“双创”环境良好,该公司决定把二期项目落户南充,计划在嘉陵区打造总部基地、全球太阳能运维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最终扎根南充、深耕南充。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认真落实省“千人计划”,精心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坚持“五个优化”工作措施,带动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一揽子”人才招引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大格局。

紧紧围绕“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和“100件大事”,我市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聚智聚力建设“成渝第二城”的意见》《“嘉陵江英才工程”实施办法》等政策,涵盖人才“引、育、管、用”各环节,具体细化工作生活保障、专项支持等9大具体举措,并出台10余项政策办法,大刀阔斧地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营造公开透明的人才环境;组织或参与各地招才引智活动,分批次对在校优秀大学生进行跟踪培养,并鼓励他们在南充就业创业。

尽其所能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日前,记者在嘉陵区文峰街道(原河西镇)江中村看到,茂密鲜嫩的蔬菜像一张碧绿的地毯铺展开来,村民们正忙着对地里的蔬菜进行打包、装车,运往各地销售。

“我曾经在外务工多年,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对返乡农民工有优惠政策后,便决定带着资金回乡创业。”在嘉陵区文峰街道江中村种植蔬菜的业主唐俊杰告诉记者,2014年,他在江中村流转土地700亩种植甘蓝等蔬菜。经过多年发展和带动,如今全村100余户村民都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开始发展蔬菜种植。

“按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利用嘉陵江河滩地建成蔬菜基地近万亩,并以召开乡贤人才联谊会、发放‘英雄帖’等方式,吸引大批业主返乡创业。同时,在街道、村两级设立人才工作站和人才服务点,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文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返乡创业者在万亩蔬菜基地常年轮番种植菜心、甘蓝、冬瓜、胡萝卜、韩国萝卜等,该地年产蔬菜1.5万吨以上,帮助农民实现年均人增收千元以上。

江中村的例子,仅仅是嘉陵区吸引人才返乡助力发展的缩影。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嘉陵区始终把乡村人才建设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创新实践推出“产业聚人才、平台聚人才、服务聚人才”的三聚人才工作法,吸引120多名乡贤能人回乡创业,激励150多名本地人才发展农业,带动全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使人才在乡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天府万人计划”,精心实施“果州万人计划”,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天府大讲堂”“农民夜校”等载体平台,共培训创新型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创业者、新型职业农民3600余名,通过“优化引育”模式,实现全市人才队伍力量持续壮大。

特别是在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我市制定了“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2条”“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才33条”“干部人才正向激励30条”等措施。同时,深入开展全省专家服务团精准扶贫南充行活动,精心挑选104名科技特派员到7个贫困县(市、区)、150个贫困村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在“三农”工作中的支撑和支持作用,实现了专业化人才引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协同发展。

提升服务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精准定位、快速起飞、远程取水、平稳落地……”近日,记者在南充高新孵化园内看到,仅仅几分钟时间,重达20余公斤的水质自动采样无人机,在工作人员操作下,圆满快速地完成了自动采样工作。

“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已经上市销售采样无人机的企业,还主导制定无人机自动采样国家标准,所生产的采样无人机可用于水环境监测等,能进一步拓宽无人机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南充高新孵化园内的一家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何进介绍,入园以来,办公场地和公寓住宿免租金,还能加强与其他入驻企业的交流合作、依靠西南石油大学人才资源优势等,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优势。

南充高新孵化园位于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内,是我市产学研用一体、市校合作的典范之一,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由双创大楼、创客餐厅、创客公寓三部分组成。目前,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四川省大学科技园联盟等单位在园区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等专职机构,园区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南充高新孵化园已获批为四川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据悉,自建园以来,园区注册企业118家,入驻企业91家,现在在孵企业63家,共申报获批专利13件,已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42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合格评价32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等平台建设,与科技部、清华大学等合作,精心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建成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充高新孵化园等基地2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工程示范市等。还成立南充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推动9县(市、区)全覆盖设立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人才六进”活动,为专家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仅2018年,我市共直接服务专家800余人次,协调解决具体困难60余件。

此外,市本级持续投入1.5亿元建成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周转房300套,对入选“嘉陵江英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个人给予5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政府资助,管理周期内按专项给予每项每年5万元到10万元、连续5年的资助,对于引进的高端创新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与2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对于引进的高端创业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与1亿元的综合资助等。(记者 李然)

文章来源:http://www.cnncw.cn/2019/1212/3063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