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中心首页幻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蜀山苍苍,泸水泱泱。

这里是一片圣洁的土地,10余民族聚居,风景优美、资源富集;这里是充满红色回忆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红军长征遗址,感人的革命故事广为流传;这里历史悠久,一座铁索桥建成后,康熙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至今,县城以桥的名字命名……

这里就是泸定县。

4月16—18日,由省委宣传部,甘孜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主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暨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期培训班在甘孜州泸定县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5家市(州)党报相关负责人、记者,历时3天,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奔赴当地多个地方,记录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发展壮志,以及泸定的崛起与风采。

A 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走进泸定县城,城市虽不大,从这头走到那头,时间大约40分钟,一辆辆旅行大巴不时从身边开过,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县城内慢步而行。抬眼望去,县城两边山峰高耸,远处山巅白雪皑皑。县城中间,大渡河水流湍急,“哗哗”的流水声似优美乐章。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铁索组成,因红军“飞夺泸定桥”战斗,留下了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如今,站在泸定桥桥头,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感受革命先烈当年的壮举。

4月16日,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省、州各级领导、代表共200余人来到泸定县,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广场,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强化党性修养。

这是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的开班仪式,也是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的开班仪式。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广场上,高耸的纪念碑直指蓝天。纪念碑正前方两侧,矗立着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的碑,正后方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红军飞夺泸定桥情景演出剧场。

活动开始后,在广场上,参与人员全体肃立,面向纪念碑正面整齐列队。6名礼兵表情肃穆,迈着正步,护送花篮至纪念碑前。此时此刻,塔碑高矗,松柏森森,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默哀、鞠躬、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豪迈的声音响彻广场。

1935年5月29日,红一方面军在泸定飞夺泸定桥,打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通道,创造了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不朽的传奇,泸定桥因此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毛泽东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美诗句。朱德写道“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邓小平题写“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碑名。胡耀邦写下“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的题词……真实地解释了“十三根铁链劈开通往共和国之路”壮美赞誉的历史底蕴。

“长征开始时,父亲便带着工兵营架设了长征路上第一桥!在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父亲负责指挥工兵连铺桥板,他到附近村子里向群众借来门板,把两端锯出凹口后,再用绳索固定。”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的第一堂课上,开国少将王耀南将军之子、中宣部宣讲团成员王太和老师,用清晰的逻辑将有“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的王耀南将军长征时的事迹娓娓道来,让学员们更深刻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史诗,领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16日晚,另一课堂———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大型情景剧”,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在学员心中激荡起万千浪花。剧场高仿红军飞夺泸定桥场景,用艺术形式再现当年红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占领泸定桥的情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 育产业抓就业促增收 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318国道穿泸定县杵坭乡而过,道路边是一幢幢小楼房以及成片的樱桃产业园、香桃产业园,当地勤劳的村民们正在产业园里忙碌,浇水、除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杵坭乡杵坭村,成片的樱桃已经红透,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颗颗晶莹剔

透。游客们在这里品樱桃、赏乡村美景。走在村里,可见产业园里沟渠相连,村道如同玉带般缠绕在山间,直通家家户户,村民们的家门口停放着他们家的小轿车、摩托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郎山下、大渡河畔的杵坭村老百姓日子越过越殷实。

“前来采摘樱桃、吃饭、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200余人,平均每个月的收入有1万多元。”在杵坭村开农家乐的老板邓安美谈起村里的变化时,满脸笑容。

邓安美是雅安汉源人,嫁到杵坭村后,为了生计,她和丈夫王安强先后在家种过地,出门打过工,但日子一直不见起色。2017年2月,她通过土地流转和贷款,筹资5万余元,发展起了5亩樱桃园、香桃园,并将自家的两层小楼改成了农家乐。为了吸引游客,邓安美说,凡是在她家住宿和就餐的游客,可以免费吃果园里的任何水果。“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吸引了客人,二是解决了水果的销路问题。”

村民德切拉姆回忆,2011年,随着家门前的国道扩建提升完成,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前来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那一年,泸定县在杵坭乡举办了首届樱桃节,让村民们尝到了樱桃的“甜”。

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杵坭村的樱桃价格也越来越高,如今每斤卖15—20元。德切拉姆说,她家7亩地全部种植了樱桃树,每亩年收益上万元。小小的樱桃,让德切拉姆的生活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起了二层楼房,还买了小汽车。

“得益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业和旅游业,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杵坭乡人大主席贾瑞丰介绍,如今杵坭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水果种植面积6000余亩,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逾3000万元。率先成为全县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镇,老百姓人均年纯收入从2011年的4008元上升到2018年的12000元。以杵坭村为例,全村近40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年接待游客达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余万元。

杵坭乡是甘孜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甘孜州紧扣“两不愁”育产业、抓就业、促增收,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扶贫,围绕东部现代农业经济圈、北部特色农业产业带、南部特色农业走廊“一圈一带一走廊”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建设3个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带、2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43个特色养殖小区,建成全国最大羊肚菌集中连片生产基地,启动大渡河流域“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产业带建设,扶持和培育3348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10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甘孜州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旅游扶贫,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围绕环贡嘎山旅游圈、环稻城亚丁旅游圈、环格聂山旅游圈、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中国最美高原湿地“三环一带一地”全域旅游布局,坚持农旅、牧旅、文旅融合发展,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2个、示范村16个,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6个、精品村寨46个,开发“名、特、精、优”系列旅游商品20余个。

云端飞架幸福通道 甘孜驶入高速时代

黑色的桥面,鲜红的桥身,头顶是湛蓝天空和圣洁雪山,桥身两侧云雾弥漫,脚下奔流着汹涌怒吼的大渡河水。桥上,车辆疾驰而过。

站在有“川藏第一桥”美誉的泸定大渡河大桥上,让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从泸定县城出发,绕上5道拐的高速连接线,由泸定高速入口进入雅康高速前往康定方向,穿过泸定隧道,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即呈现眼前。

被誉为川藏“第一桥”的大渡河桥,一组数据更能让人理解它的“超级”与“震撼”:全长1411米,桥面距大渡河水面239米,投入超过10亿元;大桥用钢丝总长度超过六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用钢材约6.2万余吨,比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材用量还多2万余吨;浇筑混凝土29万余立方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塔广州电视塔混凝土浇筑量的1.9倍……

“大渡河桥被网友们称为‘网红桥’,不少人专门开车来看这座桥。”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四分局九大队交警黄煌介绍,大桥在甘孜老百姓心中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些当地人驾车通过大桥时,还会用鸣笛的方式向筑桥人、护桥人表达谢意,向康巴藏区首条高速公路致以敬意。

大渡河桥只是雅康高速公路的一个节点。去年底贯通的雅康高速公路连接雅安与康定、沟通内地与藏区,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连接甘孜藏区进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雅康高速公路全长135公里,海拔攀升近2000米,桥隧比达82%,建设于崇山峻岭、深川峡谷之中,有许多“猿猴欲渡愁攀援”的危险地段,被称为云端天路,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之一。

“因为地质结构复杂,石子容易炸裂,在一些区域施工时,建设者甚至是穿着防弹服施工。”雅康高速公路的一名讲解员说,雅康高速公路从开工建设到通车,历时4年多,累计近8万人参与建设。建设者们克服了“地形极其复杂、地质极其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施工极其困难”五个“极其”的挑战,创造了“六个第一”和“七个首次”,全线提前9个月建成试通车。

天堑变通途,随着雅康高速公路的通车,也给甘孜州带来沧桑巨变。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位于大桥一侧,村里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以前蔬菜种出来运输到成都要七八个小时,本地又卖不起价,制约了村子的发展。“雅康高速公路不仅是藏区人民的出行大通道,更是希望之路、致富之路。”63岁的咱里村村民王春全对雅康高速公路建成,有着深刻的感触。“如今,进出甘孜州的时间缩短了,村里的蔬菜及时运到成都、雅安、康定的菜市场,运输时间打了对折,价格比以前高得多,收入翻了几番。”

“雅康高速公路通车,在川藏间构筑起一道经济走廊,使成都至康定时间由7小时缩短为3.5小时。”甘孜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甘孜州正式进入了高速时代,对于完善四川高速路网、改善康巴藏区交通条件、拉动旅游和经济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记者 梁冬荣 李奎

文章来源:http://www.cnncw.cn/2019/0424/2755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