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中心原创 扎根南充27年 这个女子舞出最美夕阳红

扎根南充27年 这个女子舞出最美夕阳红

QQ截图20180626183645

南充新闻网讯(曾江林 记者 刘舒艺)她虽个子娇小,但却气质娴静;从35岁到62岁,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27年,李亚琴始终坚守着一件事:扎根南充市老年大学,教授声乐、舞蹈学员。如今,李亚琴已年过花甲,但她却表示:“我要坚持下去,直到唱不动、跳不动为止。”

从小课到大课 她只为实现人生价值

李亚琴是广安岳池人,自小喜欢唱歌跳舞,大学毕业后在岳池县文化馆工作,1990年调至顺庆区工作。1991年,已在文艺界小有名气的李亚琴成为了南充市老年大学的教师。那一年,她35岁。

“说是兼职,其实相当于义务劳动。”原南充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唐魁介绍,市老年大学成立于1988年,当时办公场地简陋,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加之学校经费紧张,老师的待遇极低。李亚琴到顺庆后,老年大学得知其教学经验丰富,当即向她抛去了“橄榄枝”,“虽然知道待遇低,但她依然爽快地答应了。”

“有机会去老年大学,就当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吧。”谈起当年愿意去老年大学授课的原因,李亚琴告诉记者,母亲早逝,自己未能尽孝,能为老年朋友服务,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当时,李亚琴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办了艺术培训班,她原本也可以自己办班,但她最终选择到老年大学上几元钱一节的大课。“有机会去老年大学,就当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吧。”

从小家到大家 艰苦也是一种甜

然而最初到老年大学时,李亚琴的教学之路并不是她想象中那么理想。

学校条件有限,没有舞蹈教室,仅有一架陈旧的风琴和一台录音机。“舞蹈课都在室外打游击。”李亚琴回忆,顺庆区政府的门球场是她和学员们经常去的地方,遇到球场有赛事,课堂就转移到大路上,天气炎热,大树下则成了最好的训练场。遇到下雨,舞蹈课只能在声乐教室进行,教室里满是桌椅,大家就一起动手把桌椅堆码在一起。

与教学环境艰苦相比,更大的考验来自于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差异很大,刚上课感觉很吃力。”李亚琴介绍,最初老年大学有3、4个班,但她要负责声乐、舞蹈两个班,每个班的学员年纪从50多岁到80多岁不等,基础更是千差万别。怎样才能让学员在“大锅饭”里汲取到更多的营养?李亚琴苦苦思索,一套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方案应运而生。课堂教案针对中等年纪、中等基础的学员而设,在此基础上,她为年纪偏大、基础较差的学员单独制定了教学目标。

“小李老师为人谦和,又教得好,我这个门外汉也成了半个‘练家子’。”今年78岁的刘传炳是李亚琴的学生,初入老年大学时毫无舞蹈基础,然而在李亚琴的分层教育下,他的舞蹈基本功日渐扎实,并成了社区坝坝舞的领头人。

“这些年是很苦,但更多的还是甜。”李亚琴说,每每看到学员有了进步,她的心里比什么都快乐。

从小李到老李 她用青春守护青春

在李亚琴家,其卧室靠窗的书桌上,有一张她与儿子的合影。照片中的李亚琴面如满月,满头青丝,而如今,她已是两颊微陷,鬓发斑白。

7年前,李亚琴退休了。她本可以安万年,但依然选择在老年大学坚守。“时间长了,跟老师学员们的感情更深了,实在是舍不得。”

年纪越来越大,李亚琴的课程却越来越重:两个班的声乐,三个班的舞蹈,一学期下来教授的学员近500人。手风琴换成了钢琴,录音机被电脑取代,但李亚琴却更忙碌了。

“学员这么多,大家的学习热情又很高,不努力感觉对不住他们。”李亚琴说,要给学员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些年来,李亚琴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家里各种教学光碟和书籍买了不少,舞蹈方面的杂志最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如今,堆码成山。

27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却正是李亚琴青春的全部。27年间,她培育了上万名学员。市老年大学舞蹈队、合唱团屡获省市大奖,李亚琴也被评为全省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我还要继续下去,直到唱不动、跳不动为止。”年过花甲的李亚琴说。

“一二三四……”衣袖翩飞,彩扇摇曳,在顺庆区金世纪体育馆,一场舞蹈大课正在进行,场馆里洋溢着浓浓的青春气息。100余名学员手持彩扇,翩翩起舞。高高的教学台上,李亚琴一袭素衣,身影婀娜。(编辑:杨金霞)

文章来源:http://www.cnncw.cn/2018/0627/233897.shtml